查看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自2008年起,国家法定节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历史渊源和习俗呢,下面小编就来仔细说说。
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渊源
形成
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是“法制化的文明社会”的法律体制。是构成区域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由猿到人类,文明进化发展得产物。
中国得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文献记录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得二十四 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完成,后来得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每个中华传统节日都有自己得来源之处与形成得必要条件。
发展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 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有哪些
24日从中国七大传统节日logo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 中秋、重阳等中国七大传统节日logo正式发布。据悉,这是中国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国 协作会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郭道荣表示,已经延续 上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没有形象logo系统,在现代社会不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形象logo的出炉将有利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传统节日形象logo管理办法》也即日拟定,根据《传统节日形象logo管理办法》要求,中国文化促进会拥有此次征集评定的传统节日形象logo著作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在使 用传统节日形象logo时,应确保合法使用。
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
春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结合而成。大红灯笼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字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重阳:标志用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寓意欢庆又幸福圆满的美好生活。
春节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 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 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 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适用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 、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更加蕴味无穷。
习俗
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吃香肠、腊肉,看春晚(近年来才有)。
元宵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元宵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 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 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演变
中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 ,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 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社日节
(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
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
春社:
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而二月二相传又是土地神的诞辰,所以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
我国历史上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其社会形态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人们对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爱重之,必然神化之,因此土地很早就是人们的祭祀对象,称作"社";而重点祭祀的那个日子,就是"社日"。
社字从示从土,"土"是土地,"示"表示祭祀,那么,社就是祭土地。早先的土地神只是神灵,后来逐渐人格化,叫社会,俗称土地爷,而且有配偶神(社母,俗称土地奶奶)。有时,土地神与谷神合祀,这就是古代所谓的社稷了。
北方地区习俗:引龙、除虫、薰虫、剃龙头(理发剃头)、食俗、嫁女住春、禁忌(忌动针线、忌担水、忌洗衣、忌磨面)。
南方地区习俗:祭社(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秋社:
始于汉代,后世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古代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祀神报谢。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后世,秋社渐微,其内容多与中元节(七月半)合并。
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的习俗)。
清明节
时间:节气清明当日,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又名:龙舟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 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七夕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七夕节本名乞巧节,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 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 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英文: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 “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 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演变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的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 、渴望团圆的日子
腊日/腊八节
时间:腊月初八
腊八节,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是 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 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习俗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借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无论朝廷、官府 、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盛行于清朝。腊月是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祭灶节/小年
时间:腊月廿三或廿四
祭灶节,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除夕
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小月则在廿九,逢大月则在三十。
英文: Chinese New Year's Eve、Lunar New Year's Eve
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 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 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 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 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 日子。
习俗
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 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 “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 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 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 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 图案的新衣。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 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 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 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 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 ,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节日列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 、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人认为,是日“天 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 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上巳节,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1、五月初五, 端午节
2、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节,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7、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五 ,中秋节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重阳节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2、十月十五,道教下元节,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用来确 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 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 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腊月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3、十二月二十四,扫尘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 ,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仓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
黄帝诞辰:三月初三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其它节日
“半年节”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相关文章
立冬是节日吗最近热播剧 最近综艺节目 最近上映电影
燃烧的月亮(更新至2024-12-05)
森林进化论2(更新至2024-12-05)
吾湖音乐局(更新至2024-12-01)
女子推理社第二季(更新至2024-12-05)
花儿与少年第六季(更新至2024-12-03)
时光音乐会第四季(更新至2024-11-29)
你好,种地少年2(更新至2024-11-29)
奔跑吧·茶马古道篇(更新至2024-11-26)
再见爱人第四季(更新至2024-11-27)
密室大逃脱 IP对撞季2024(更新至2024-11-21)
盲盒旅行局(更新至2024-11-11)
密室大逃脱6大神版(更新至2024-10-24)
披荆斩棘第四季(更新至2024-10-26)
音乐缘计划(更新至2024-10-28)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