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虎凿花为什么被称为“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

更新:2025-06-23 17:29:52

查看相关文章

踏虎凿花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踏虎村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据《泸溪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踏虎乡的剪纸在苗族服饰以及喜庆婚嫁、祛灾避邪等场所极为常见,盛极一时。它最初源于苗族服饰的纹样蓝本,是与挑花、刺绣共同发展起来的姊妹艺术。早期,踏虎村的前辈们采用剪刀剪纸,但这种方式一次只能剪4层,耗时费力,遇到复杂花样还难以剪断。后来,民间艺人从凿“喜钱”(春节时贴在门楣上的祭祀饰品)的工序中获得灵感,改用刻刀“凿”纸。如此一来,一次可凿七八层,甚至能凿30层,且凿出的图案花样依旧漂亮、美观大方。从工艺流程和工具上的独特改变,让踏虎的剪纸逐渐演变成刻刀“凿”纸的新技艺,“凿花”或“扎花”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那么,为什么踏虎凿花会被称为“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呢?

这是因为它的整个创作过程摒弃了剪刀,完全依靠刻刀来完成。在特制的蜡板上,艺人们手持刻刀,在一沓彩纸上精心凿刻。每一次落刀,都倾注着艺人的心血与技艺,纸屑纷飞间,一幅幅精美的图案逐渐呈现。这种创作方式与传统剪纸用剪刀铰出图案截然不同,却同样能塑造出细腻、流畅的线条和精巧、繁多的花样,达到与剪纸艺术异曲同工的视觉效果,因而被赋予了“不用剪刀的剪纸艺术”这一美誉。

踏虎凿花的图案丰富多样,大多由花卉、鸟兽、美好词汇等相互有机组合搭配而成。在满足实用功能(如作为苗族服饰绣花底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刀法细腻,线条宛如灵动的溪流,流畅自然;作品精巧程度令人赞叹,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花样更是繁多,无论是表现自然现象中的山川树木、花鸟鱼虫,还是展现苗族故事传说,亦或是用于驱邪避灾、祭祀求福等活动的题材,都能在踏虎凿花中找到。而且,踏虎凿花常将不同季节、环境、物象组合在一个平面上,运用抽象的装饰手法,使其图案化、符号化,以“寓意美”“形式美”“装饰美”为法则,赋予作品深切的情感内涵。例如《四喜临门图》,将狮子、喜鹊、喜灯、蝴蝶组合在一起,隐喻着人们对吉祥、平安的企盼。

展开阅读全文

本文位置:首页 > 生活/家居 > 生活常识 > 文化

最近热播剧 最近综艺节目 最近上映电影

更多内容

[漫漫看] 电影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明星 电视节目表 你知道吗 鼓浪屿

记住网址:www.manmankan.com

Copyright © 2022 www.manmankan.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