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真的来了吗

更新:2016-04-18 10:03:11

查看相关文章

  无人驾驶汽车真的来了吗?自4月12日至17日,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长安睿骋两辆无人驾驶轿车从重庆出发,途经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后抵达北京,行程近2000公里。这是我国无人驾驶汽车首次长途路测,代表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代表着中国汽车人追赶国外其他同行的志向。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目前测试已结束,结果亦是可喜的,那么啥时候会发布上市呢?而价格定位会怎么样呢?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的科技越来越成熟,相信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飞车也会出现的吧,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敢想敢做。那随小编一起来看看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具体情况吧。

  无人驾驶汽车真的来了吗

  中国离无人驾驶汽车时代还有多远?

  4月12日至17日,中国自主汽车品牌长安睿骋两辆无人驾驶轿车从重庆出发,途经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后抵达北京,行程近2000公里。

  从重庆到北京,途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隧道群连绵的秦岭,还有交通密集复杂的工业和居民区。狭窄车道、陡坡急弯、车流人流、雨雾天气……这些考验,无人驾驶汽车都一一通过。

  这是中国无人驾驶汽车首次长途路测,代表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国产无人驾驶汽车在所到之处均引发关注。13日,车队抵达古都西安。古城墙下,“未来感”十足的银色无人驾驶汽车引得众多路人围观。在西安开咖啡店的丹麦人斯汀•汉森听说无人驾驶汽车来到西安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以前只听说美国有无人驾驶汽车,没想到我在中国能坐上。”他好奇地坐进车内,感受了一番说,“行驶过程挺平稳,在中国的古都坐上这么先进的汽车,我特别激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英德等发达国家进入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方面,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研制出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传统汽车与互联网企业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加速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发展进程。中国一汽、上汽、广汽、比亚迪和长安等一批车企着手布局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百度成立了自动驾驶事业部。

  “无人驾驶”靠的是安装在汽车上的高性能传感器,它是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和“耳朵”,负责收集行驶中的障碍物、路线等各种信号,经过“大脑”也就是中央决策系统处理后发出指令,指挥汽车沿着道路准确行驶。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说,通过这次路测,最重要的三项技术得到实际验证:一是高速路段自动驾驶最高时速达120公里;二是车辆相关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对多隧道、大弯道等复杂路面基本适应;三是全速自动适应巡航、自动换道和非结构化道路(非高速公路)接管提醒等验证效果较好。

  不过,这一严苛的路试也暴露出无人驾驶汽车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路测中最大的挑战是前两天翻越大巴山和秦岭。”测试员孔周维说,在穿越全长18公里的秦岭终南山隧道时,由于隧道内光线较暗、车道线污损,车辆会提示测试员暂时接管行驶。在过大弯道时,车身有时会出现轻微晃动。当阳光斜射路面造成反光或漫射,无人驾驶汽车感知系统对车道线的识别降低。另外,光线正对车头照射时,无人驾驶汽车的摄像头会跟人眼一样,受强光影响。

  孔周维说:“如果不经过路测,仅靠实验室检验很难获得有效数据。”

  据悉,此次测试后,长安汽车下一步将把现有的技术和系统往量产方向推进,对现有技术继续升级,争取在2018年实现商用。

  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孙棣华表示,这次长距离测试意义重大、鼓舞人心,但中国真正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谢飞说,国外自动驾驶技术已经研究了二三十年,中国启动相关研究也就四五年时间,在产业基础、核心技术、自动化程度和标准制定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谢飞坦言,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完全自动驾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指出,目前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的雷达、摄像头、芯片等核心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外,要真正意义上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应该从通讯技术这方面做文章,这既是无人驾驶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和国际差距最小的领域。

  随着电子地图的普及、定位技术的进步、传感器制造工艺的完善、电脑计算性能的提高,无线网线路的畅通、人工智能算法研究的进步,人们期待的100%的无人驾驶将会实现。

  无人驾驶汽车是什么 智能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

  据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最新报告显示,2010年到 2015年间,与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超过22,000件,并且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已崭露头角,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原理

  无人驾驶汽车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

  它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人驾驶汽车什么时候上市 价格怎样

  无人驾驶汽车具体的上市时间未公布,而价格定位亦不得而知,不过相信不久就会发布上市了吧,期待着新科技产品的使用吧。

  我国首个长距离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完成

  长安睿骋无人驾驶汽车今天下午驶入北京市房山区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大门,这标志着我国首个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项目顺利完成。

  据介绍,长安睿骋无人驾驶汽车于4月12日11时从重庆出发,历时6天,途经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等多个省市及地区,行程超过2000公里,最终于17日抵达北京。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表示,通过此次路测,验证了三项重要技术:一是高速路段自动驾驶最高时速达120公里;二是车辆相关感知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对多隧道、大弯道等复杂路面基本适应;三是全速自动适应巡航、自动换道和非结构化道路(非高速公路)接管提醒等验证效果较好。

  目前,全球有18家企业涉足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其中既包括奔驰、宝马、奥迪、丰田等汽车业巨头,也包括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上图为4月13日,长安无人驾驶汽车在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在山区路面进行隧道、桥梁、大弯道等无人驾驶技术测试。

  长安完成2000公里无人驾驶实路测试

  4月17日,从重庆远道而来的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缓缓驶入位于房山的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大门。

  5天前,也就是4月12日,这2辆睿骋改装的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渝北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出发,途经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城市,跨越6个省份,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是中国整车企业中最长距离无人驾驶汽车测试。

  对于长安这次2000公里路测产生的效果,从美国出差回来的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表示,海外的华人工程师都对此感到好奇和兴奋。

  据悉,重庆到北京的无人驾驶测试实现了自动驾驶三级水平,能够实现结构化道路自动驾驶,包括全速自适应巡航、交通拥堵辅助、车道对中、交通信息识别、自动换道和非结构化道路接管提醒等。本次重庆到北京的实路演示,是对以上三级自动驾驶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进行真实道路测试,将为后续工程开发和性能匹配提供实践经验。

  在收官仪式现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长安汽车不但在销量上取得了成功,在技术发展上也是自主品牌的领军者。

  参与仪式的200家媒体踊跃报名再次试乘无人驾驶车,但苦于人多车少,最后只有70家媒体争取到了试乘的机会。好在此前凤凰汽车已经跟车仔细试乘过。

  长安无人驾驶技术的策略是双管齐下,一套系统基于高速路况,另一套系统基于城市路况。据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总工程师黎予生透露,“2018年长安汽车基于高速路况的无人驾驶车可以量产。”目前长安自动驾驶测试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50公里/小时,按照国家的标准设置到120公里/小时。

  长安汽车大概6-7年前开始研究自动驾驶技术,3年前正式着手研究无人驾驶系统。

  2015年4月长安汽车发布了“654”智能化发展战略,即建立6个基础技术体系平台,开发5大核心应用技术,通过4个阶段逐步完成智能化技术的量产和持续升级。加快智能化的资源投入,2025年将达到1500人规模,累计投入130亿。目前长安汽车已与清华、百度、华为、360公司、高德导航、科大讯飞语音识别、中国联通、好帮手、远特TSP运营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

  “六大平台”为电子电器平台,环境感知平台及执行平台,中央决策平台,软件平台、测试环境平台和标准法规平台。“五大核心技术”指自动泊车、自适应巡航(纵向、横向控制),智能互联、以及HMI交互技术。

  与此同时,长安还加入了美国MTC联盟(The Mobility Transformation Center)。这是由美国交通运输部、密歇根州交通运输部联合密歇根大学,以及通用、福特、丰田等主机厂、供应商、通讯数据公司、保险公司、金融企业和大学建立的一个科研联盟组织,以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为主攻方向。

  研发历史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在1992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2005年,首辆城市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交通大学研制成功,

  世界上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测试行驶近五十万公里,其中最后八万公里是在没有任何人为安全干预措施下完成的。

  主要特点

  安全稳定

  安全是拉动无人驾驶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每年,驾驶员们的疏忽大意都会导致许多事故。既然驾驶员失误百出,汽车制造商们当然要集中精力设计能确保汽车安全的系统。“无人”驾驶系统种类繁多,其中有些根本算不上“无人”,还有些活像是科幻小说中的东西。

  防抱死制动系统其实就算无人驾驶系统。虽然防抱死制动器需要驾驶员来操作但该系统仍可作为无人驾驶系统系列的一个代表,因为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部分功能在过去需要驾驶员手动实现。不具备防抱死系统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会被锁死,导致汽车失控侧滑。驾驶没有防抱死系统的汽车时,驾驶员要反复踩踏制动踏板来防止轮胎锁死。而防抱死系统可以代替驾驶员完成这一操作——并且比手动操作效果更好。该系统可以监控轮胎情况,了解轮胎何时即将锁死,并及时做出反应。而且反应时机比驾驶员把握得更加准确。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引领汽车工业朝无人驾驶方向发展的早期技术之一。

  另一种无人驾驶系统是牵引或稳定控制系统。这些系统不太引人注目,通常只有专业驾驶员才会意识到它们发挥的作用。牵引和稳定控制系统比任何驾驶员的反应都灵敏。与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的是,这些系统非常复杂,各系统会协调工作防止车辆失控。

  当汽车即将失控侧滑或翻车时,稳定和牵引控制系统可以探测到险情,并及时启动防止事故发生。这些系统不断读取汽车的行驶方向、速度以及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当探测到汽车将要失控并有可能导致翻车时,稳定或牵引控制系统将进行干预。这些系统与驾驶员不同,它们可以对各轮胎单独实施制动,增大或减少动力输出,相比同时对四个轮胎进行操作,这样做通常效果更好。当这些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做出准确反应。相对来说,驾驶员经常会在紧急情况下操作失当,调整过度。

  自动泊车

  车辆损坏的原因,多半不是重大交通事故,而是在泊车时发生的小磕小碰。泊车可能是危险性最低的驾驶操作了,但仍然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虽然有些汽车制造商给车辆加装了后视摄像头和可以测定周围物体距离远近的传感器——甚至还有可以显示汽车四周情况的车载电脑——有的人仍然会一路磕磕碰碰地进入停车位。

  由于雷克萨斯LS 460L采用了高级泊车导航系统,该车的驾驶员不会再有类似的烦恼。该系统通过车身周围的传感器来将车辆导向停车位(也就是说驾驶者完全不需要手动操作)。当然,该系统还无法做到像《星际迷航》里那样先进。在导航开始前,驾驶者需要找到停车地点,把汽车开到该地点旁边,并使用车载导航显示屏告诉汽车该往哪儿走。停车位需要比车身长2米(LS的车身较长)。自动泊车系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一大成就。通过该系统,车辆可以像驾驶员那样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并安全地从A点行驶到B点。虽然这项技术还不能让人完全放手,让汽车自动载您回家,但毕竟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各方态度

  2014年12月,大多数英国民众对无人驾驶汽车持保守态度。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今年上半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明确表示不会购买无人驾驶汽车,愿意购买的人只占20%,其余人持观望态度。

  支持者

  通用汽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者正在合作开发无人驾驶车,并希望在2018年前投入市场。车辆无人驾驶技术的优点是使出行更安全(因为去除了人为失误因素)、缓解交通压力、并减少环境污染。

  反对者

  一些人喜欢驾车的人:有时候,驾驶会让人感到轻松惬意,而且要让人们愿意托付性命,无人驾驶技术还得解决许多问题。驾驶员失误也有其反面优势,那就是人类的判断能力。无人驾驶技术永远是将保护车辆和车内人员作为第一要务。而一个驾驶员则可能宁愿牺牲自己的车来保护他人。例如,您驾驶时前方有辆车突然打滑,而您已经来不及停车。此时,在您的左边有一辆大卡车,右边则是一群等着过马路的孩子。大多数司机会选择撞向大卡车,以避免撞到行人。而无人驾驶车辆无法识别孩子们——它只会简单地看到右边的阻力较少,而将车转而冲向右边。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是类似的问题有待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告诉车该往哪儿走,然后轻松享受无人驾驶之旅。

  其实无论我们的态度如何,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出现这些高科技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差别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大方向还是不会偏差太多的,让我们一起来期待更多的高科技的出现吧。相信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好,不过科技的发展,还是要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有家才有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本文位置:首页 > 生活/家居 > 购车养车 > 汽车驾驶

最近热播剧 最近综艺节目 最近上映电影

更多内容

[漫漫看] 电影 电视剧 综艺节目 明星 电视节目表 你知道吗 鼓浪屿

记住网址:www.manmankan.com

Copyright © 2022 www.manmankan.com 版权所有